众城环保网

客服电话:4001184567

总访问量:51385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变废为宝 新疆兵团如何让盐碱地变“聚宝盆”?

   2023-06-13 中国新闻网172
导读

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新疆盐碱地分布广,其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既说明盐碱地治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也意味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巨大。近几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新疆生产

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新疆盐碱地分布广,其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既说明盐碱地治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也意味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巨大。近几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探索盐碱地治理上开展一系列攻关行动。如今,“盐碱地里稻花香”“盐碱地里出菜园”“盐碱水养殖水产品”等场景多处可见。

变“地球之癣”为粮仓

仲夏时节,记者在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二二三团看到,经过规模化改良的大片农田中水波荡漾,数台插秧机正在进行水稻插秧作业。“今年我们计划插种2400亩‘海水稻’,目前正是插秧的关键时期。”该团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总监苏全晓告诉记者。

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间、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的水稻,其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害性强。苏全晓称,二二三团周边遍布荒滩,紧张的淡水资源和随处可见的

插秧机在二二三团大规模改良过的盐碱地里开展“海水稻”插秧作业。 李嘉成 摄

通过种植水稻洗盐,既有一定经济效益,又有降低土壤含盐作用。“昔日盐碱滩,今朝种稻田”成为当地种植水稻开展盐碱地治理的写照。

第二师铁门关市拥有大量的农业灌排盐碱水资源、未利用盐碱地和盐碱化低效耕地,“海水稻”种植可利用灌排盐碱水配套“良种良法”,在荒漠及盐碱地上创造全新的农业生态。

前不久,铁门关市与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立南疆灌排盐碱水稻作改良技术创新中心暨新增水田整治项目。“该中心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选育、土壤改良综合技术适配、新型水盐平衡控制与灌溉模式建立,构建适合于南疆荒漠化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及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变废为宝,从而提高南疆粮食产量。”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让盐碱地变“聚宝盆”

如今,盐碱地上不只能产粮食,科研工作者因地制宜,还发展了耐盐碱草、林果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在广度上挖掘着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潜力。

眼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三十三团内,一片片盐地碱蓬宛如碧绿的地毯,在茫茫沙海中十分耀眼。“盐地碱蓬很能‘吃盐’,每亩地可带走400多公斤盐分,三四年后即可种植常规作物。”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廖英说。

2019年,第二师铁门关市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项目组,在三十三团实施“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组成员在三十三团查看盐地碱蓬生长情况(资料图)。 胡俊建 摄

“项目组在含盐量3%以上的重度盐渍化土壤中成功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等26种高耐盐碱植物,对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盐土咸水’资源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推广价值。”廖英表示。

“我今年种植10亩,每亩产量约300公斤,仅收割的盐地碱蓬平均每亩纯收入就在2000元人民币。”职工李说,盐地碱蓬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我们团已注册了‘皇硒菜’商标,打造特色有机蔬菜品牌。”

盐地碱蓬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 胡俊建 摄

新疆地下特别是荒漠下,是一座“咸水海洋”。将盐碱地治理与咸水利用相结合,发展咸水产业,成为新疆盐碱地治理的一个方向。近来,该项目组与三十三团利用排灌盐碱水养殖卤虫。“我们正在建设卤虫养殖池。卤虫是鱼虾幼体饲料,能够在高盐的环境下生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廖英表示,通过测算,每亩水域能创收上万元。

通过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种植,新疆兵团第二师不断探索生物治碱路径,种植耐盐碱的胡杨、红柳、梭梭等植物,从而带动肉苁蓉种植等产业发展。

强化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

过去,新疆常以“大灌大排”稀释土壤中盐碱的方式去盐压碱,但受到水资源约束,这种方式不可持续。怎样用少量的水去除更多的盐,是治理盐碱地需探索的课题。

新疆兵团借助高标准农田占比高、高效集约化管理等优势,大面积推广节水控盐技术,利用技术成熟的“滴灌”和“干播湿出”组合模式,大幅减少驱盐用水量。同时,又适时适当增加春秋灌溉洗盐水量,并加强防风林带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图为耐盐碱植物黑枸杞。 史玉江 摄

“我们团是在沙丘上建起来的,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治沙、治盐碱文章是前提。近年来,我们团场将盐碱地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蹚出了一条‘治沙+治盐碱+增收’新路子。”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党委书记、政委肖飞说。

二二四团地处荒漠地区,自2005开始,部分耕地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并且有逐年扩大趋势。2006年,二二四团委托相关机构,邀请专家数次对全团土壤盐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地下水进行取样、检测和分析。

经新疆兵团水利局、新疆兵团设计院充分论证,最终制定了盐碱地改良实施方案。先后采用竖井排水、明渠排碱、暗管排碱三种盐碱地治理模式,并配套实施严格控制地下水位、测土配方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等多项措施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新疆兵团探索生物治碱路径。 史玉江 摄

依托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兵团科研院校支持,近年来,二二四团发挥产业集中优势,引导职工施用土壤改良剂、土壤调节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酸碱度,使耕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作为团场主导产业的红枣,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

“我2012年种植70多亩地,其中盐碱地面积有50多亩,枣树死了不少。后来团里在地里打了排碱井、地头挖了排碱渠,地下水位不断降低,改良效果不错。”该团职工王培说,他通过上农家肥来改良土壤,如今枣树长势非常好。

二二四团先后治理盐碱地12.41万亩,推动红枣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史玉江 摄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二二四团在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自压式高新节水灌溉区的基础上,先后治理盐碱地12.41万亩,推动红枣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并带动生态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多元发展。

“在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分类推进。对于没有产生次生盐碱化的灌区,以预防为主;对已经产生次生盐碱化的灌区,实施防治并举;对盐碱地改良取得成效的灌区,则重在巩固提高治理成果。”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chbw.cn/news/show.php?itemid=78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